2021-03-26 10:00:00
原标题:地产自救:二次创业、数字化和直播后浪
编者按:本文为专栏作者数字化报授权创业邦发表,版权归原作者全部。
“最近几个月都是靠基本工资撑着。”楷文告诉我们。
和不少有想法的年轻人一样,楷文一结业就投身于贩卖行业,他选择的偏向是房地产经纪。
2500的底薪虽然不多,但房产贩卖是一个靠能力说话的岗亭。每卖出一套屋子,楷文就能从中得到两三千块的提成。之前多数会的房价高屋建瓴,楷文也算过的人给家足。
但好景不长, 客岁底,随着房价控制政策出台,原本有购房需求的大众也持张望态度,不敢轻易脱手,而之前在他这买过房的客户则是连续不断地找他“贫苦”。
“以为自己买贵的了呗,但这是国度的政策呀,我也左右不了。”楷文很无奈。
屋漏偏逢连阴雨,疫情的突发又给本就下行的地产行业泼了一盆冷水。
楷文告诉我们,不少公司的贩卖都开始在公司的组织下去送外卖了,“公司连门都不开,还卖什么楼,不如送外卖,究竟用饭是刚需,受疫情影响不大。”
房产行业的陡峭曲线,在楷文身上得到了完备映射。
数据显示,2020上半年,我国商品房贩卖面积仅为6.94亿平方米,同比降落8.4%;商品房贩卖面积为6.94亿平方米,同比降落8.4%。
无数的信号都在验证着一个事实:在新的大情况下,传统房地产行业的底层逻辑,正在被动落伍。
现实上,“去地产化”不是一个新鲜的词汇。随着楼市产生变化,房产从“香饽饽”变为了“烫手山芋”。在万达2019年会上,王健林就正式宣布2019年将剥离房地产业务;本年七月,李嘉诚抛售房产套现71亿卖掉成都项目;另有SOHO中国的潘石屹也一直在抛售旗下的房产……
地产行业需要突围,身置其中的人们更需要重新绘制发展曲线,自我救援。
一、房产经纪:断臂求生、二次创业
2007年,北京三环外的屋子正在履历从几千块/平米疯涨至三万/平米。
只管赚的盆满钵满,但链家首创人左晖心里很清晰,照此趋势,存量房期间一定会到来,中介吃差价的模式不会恒久,另外,“假房源”也导致中介行业长期低水平竞争,劣币驱逐良币,也令消费者不胜其扰。
2014年10月,链家在线更名为链家网。从现在来看,链家网就是贝壳找房的前身,根据资料显示,就在这个时候,左晖开始申请“贝壳”之名。
链家自救的大旗,插在了上地。
这不仅源自行业外祸,更来自内忧。链家虽是中介行业的老牌企业,但市场占据率也不外10%。而行业表里的竞争对手始终虎视眈眈,来看个当年大抵的缩影:搜房网组建线下团队;58同城归并赶集网之后,敏捷收购了安居客;爱屋吉屋只用半年,就占领了上海30%左右的衡宇租赁市场……
而链家则是重仓押宝“贝壳”。根据相干人士透露,在之前,包括董事会的成员在内谁都不能理解左晖的这个举动,缘故原由就在于贝壳的网络模式恰是对现有房地产权势的颠覆和挑战。
一时间,全部玩家都把矛头指向了贝壳,组建“反壳同盟”。
2018年,58同城发起了“真房源同盟”,我爱我家、中原地产、麦田房产等中介公司参与其中,链家并没有被约请。
而此时左晖思量的却是贝壳的新模式——ACN,这是链家的自我革命,即在ACN互助网络之下,房源和经纪人可以得到越发有用的匹配,全面提升效率。
一组数据证实了左晖的数字化正确。2019年,贝壳新居买卖业务GTV同比增长166.2%至7476亿元,其中,链家品牌孝敬的GTV是2017亿元,涨幅为41.6%。换句话说,贝壳平台上非链家品牌孝敬了大多数的GTV,从2018年1384亿元增至2019年的5459亿元,涨幅到达294%。
而在此次的疫情中,贝壳展现出了令行业侧目的可能性——线下的渠道被截断,线上化方式同样可以或许支持起营销需求,而历经疫情的验证,贝壳也将于近期登岸纽交所。
可以说,从传统的线下模式走到贝壳今天线上化的平台模式,链家是第一家,也是自救的第一户。
二、地产巨头:数字化的“囫囵吞枣”
本年2月16日,恒大公布线上通知,18日至29日期间,天下在售楼盘住宅(含公寓及写字楼),可享75折优惠。
3月18日,恒大宣布天下619个楼盘每套房源的代价将在“恒房通”全面公然。房源“一房一价”,折前、折后价均公然,购房者可据情况“货比三家”。
恒大没有别的措施,在保持高欠债的情况下,必须要足够的现金流来保障自己度过疫情,而在疫情的数字化中,恒大是“第一个吃螃蟹的人”。
但现实上,数字化并非地产行业的共鸣。
关于“地产数字化”,业内对其的理解众说纷纭,至于详细实践也因企业而异,出现多元化。据统计,截止2018年底,TOP30 房企中,涉足数字化偏向的企业仅有9% ,而且主要是几大巨头,如万科、恒大、碧桂园、融创。
能看到的几个缩影是,万科在2016年启动“沃土计划”,负担转型使命的集团数字化支持平台;恒大2013年启动构建尺度化运营与多元化发展的数字化支持平台;碧桂园2017年启动“碧合计划”,构建全新数字化焦点运营平台,并以此为基础举行数字化多元创新;融创2019年开始,在新平台的基础上,加速探索面向未来的5G技能、物联网等科技应用的行业创新,并通过深挖数据价值提升整体服务体验。
不外,只管各家都有对应的数字化措施出台,但就进度来看,各家仍然还保持着固有的传统贩卖模式——线下模式为主,线上为辅。
从阶段来看,正如许多产业一样,房地产也处于数字化的早期,但可以或许肯定的是,数字化模式将决定未来的房地产买卖业务方式,决定着新型基础设施、尺度和实践的发展速率。
而且,真正意义上的数字化转型,并非单纯从线下到线上,而是从全局视角审阅、找要害点切入,协同全行业之力,从根本上举行革新。
但就当下来看,房地产商,包括巨头在内的诸多企业,仍然保持着“吃十年老本”的状态,数字化喊标语可以,但真正的实操却仍然是纸上谈兵。
三、治标,难治本
在这场阵容浩荡的房地产厘革海潮中,有人乘风破浪,有人原地停顿。
如今,能看到的是,“直播卖房”、“在线售楼处”已然成为不少房地产人自救的标配手段。数据统计,上半年累计凌驾150家房企在做线上营销,其中凌驾140家搭建了线上售楼处。其中,TOP100 以内房企发起线上售楼处的达92 家。
显然,房企线上售房也在进一步催化部门利用社交平台举行“直播售房”的新型营销方式。
可以肯定的是,随着疫情防控进入常态化,房企线上售房也势必将成为常态化。
不外,新的问题同样在滋生。“线上售房更多的是镜头前的产物展示,购房者无法切身相识房源自己及周边详细配套,因此房企只有通过线上渠道尽可能地把房源全部属性都展示清晰,推出真正‘看得到、看得清’的房源,才能促成购房者告竣在线买卖业务。”上海易居房地产研究院严跃进说。
线上卖房是房地产商的回血之路,但并不是谁都有开启的钥匙。
资料显示,在整个疫情期间,爱屋吉屋、平安好房等业内企业相继死亡;而在纳斯达克上市的房多多,由于股价颠簸宣布停牌……不少房地产巨头都开始传“高管去职、欠薪裁人”的新闻。
而且如今直播的模式并不能成为决定企业营收的焦点工具。同样来看贝壳,只管它在疫情期间大放异彩,但它身上的“红利黑斑”同样显眼。
根据数据显示,2017 至 2019 年,贝壳连续三年亏损,其中,2019 年录得净亏损 21.8 亿元,亏损幅度同比扩大 410%,净亏损率为 4.7%。2020 年一季度,贝壳录得净亏损 12.3 亿元,净亏损率到达 17.3%。
“房地产企业做数字化转型很困难,由于信息化基础欠好。这个行业多年来讲求范围效应,夸大复制性和尺度化,而且对于相对乐成的企业而言,内里的每小我私人对原有的机制和架构都有深度的认同,以是转型更难。”碧桂园CIO徐斌说。
大象转身,需要一步一步的模印才能缓慢转身,否则会一步错,步步错。
房地产的数字化转型,需要的是壮士断腕的勇气,任重而道远。
本文为专栏作者授权创业邦发表,版权归原作者全部。文章系作者小我私人观点,不代表创业邦态度,转载请接洽原作者。如有任何疑问,请接洽editor@cyzone.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