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04-12 16:33:03
人物:李先生,IT业,29岁,相亲鄙视链底端
小长假的第二天,你被“催买房”了吗?
比起“催婚、催生”等话题,近几年“催买房”也成了亲朋好友聚会时关注的焦点。
当你20多岁,不谈恋爱会有人说你要求太高,没有摆正自己的位置。
等到你30多岁还是单身就会被议论“剩下了,没人要”、“是不是身体上有缺陷”,父母不待见,在外面也会遭受指指点点。
比起”催婚“,更可怕的是逢年过节的亲戚聚会,“买房了吗?”、“在哪买?”,如果是单身刚好还没买房,又会听到“连房子都没买,怪不得找不到对象。”这样的言论。
这是大学毕业后的第6个清明节假期,和往常一样,李先生从南京回到宿迁老家祭祖,可是假期还未过半,他便想早点返程,回到南京。
卡在30岁的节骨眼儿上,家人催婚的焦虑情绪又要多上几分。
“今年争取带个女朋友回来啊!你年纪也老大不小了,xx家儿子跟你一样大,人家孙子都抱上了,你能不能争口气?”
“我在南京没有房子,现在还有姑娘愿意嫁给一个没有房的男人吗?”李先生无奈地反驳道。
这一句话,让李先生的父母陷入了沉思。买不起房,是李先生目前最大的困境。
出身于农民家庭的李先生,是村里少有的大学生,毕业后在宁南从事IT工作,为了能在这个人才济济的大城市做出成绩,李先生几乎一心扑在研究上,对于婚姻及买房并没有过多考虑,总想着等到工作稳定并且有点存款的时候再说。
现在自己每月稳定收入1.5万左右,刨去杂七杂八的生活费,月余1万,但是由于自己把一部分存款先拿去买了车,父母又不能给自己更多的支持,于是眼看着周边地价涨到3.8万/㎡,也没有买一套房。
就这样,每次回老家被问及买房子的事儿时,李先生总是面露悔色。
“在外面工作了这么久,连一套房子都没有拿下,如果早点买房也不至于成为相亲鄙视链的底端了······”
公司一次团建,地点是玄武湖,李先生关注到了玄武湖的相亲角。
一眼望下去,征婚启事十张里有八张都写着“独立婚房”。在这里,有房几乎成为了最低门槛。再不济,也要求“具备买房能力”。
有房子,意味着在南京婚恋市场中有了立足之地。而拥有一套或多套好房,则拥有更多的底气与优势,掌握着更多的主动权。
在这里,有着渭泾分明的相亲鄙视链:
顶配:海归硕士,月收入5万以上,河西、城中或城东有豪装房,开着中高档车的黄金单身汉;
标配:年龄在27-30岁之间,在城北、城南雨花等次热门板块有房,南京户口,开着20-30万左右的代步车。
简配:月收入2万左右,背着房贷、车贷、各种贷的伪中产们。
至于像李先生这样,在南京哪怕是偏远地区都没有房的人,实实在在是相亲鄙视链的底端。
为了不继续做被”剩下的那个人“,李先生打算在今年凑齐首付款,尽快上车。
在地产这个赛道里,常常有人因为忙于工作,忙于实业,不关心楼市,因此错失了这波行情。
也有人不愿意背负三十年的房贷,透支自己未来的消费能力,因此选择不婚或者晚婚。
这无关对与错,好与不好,各自选择罢了。
—2—
人物:黄先生,滴滴司机,45岁,3套住宅,1套公寓
笔者也遇到过很多在负债中一直前行的人,他们看到了房产是快速实现资产翻倍的有效途径,因此即便掏空6个钱包也必须要买房,最终逐渐向财富自由的路上看齐。
他们不是房产专家,不是行业大拿,他们是我们身边再平凡不过的普通人。
前不久一次商务活动,我在望江路附近叫了辆滴滴车,师傅给我打了个电话,确认了下位置,过了5分钟,车子就来了。
由于笔者的定位是江北核心区某售楼处,司机又比较健谈,一路上和笔者聊天,问我是不是要买江北核心区的房子。
我回答道:“是的啊,来看看江北核心区的房子值不值得投资。”
黄先生说:“现在本地人、外地人都来江北核心区买房,主要还是投资多,自住的没有多少,主要还是新房有倒挂,再加上限价,房子不贵,而且这边规划配套都在落地,以后发展不比河西差的,你买这里不会出错。”
他说的一本正经,有模有样的。我好奇地问:“师傅,你是哪人啊,在南京有房子吗?”
“我是本地人,在南京有3套房,1套是老房子,父母留给我的,在鼓楼那边,现在已经租给陪读的家庭了;另外2套,一个是金地名京,我在住;还有一个是万科金色家园,也租出去了;另外还有一套新街口公寓。”
我嘴巴张成了O型,黄先生不经意的两句话,让我重新审视这个在南京城四处穿梭的滴滴车司机,我大概估算了下,这3套房子目前的市场总价,估计得超过1500万了。
一个滴滴车司机的资产,是多少人996一辈子都赚不到的钱。
看到我惊讶的表情,师傅很愉快地开启了话痨模式,把他这些年来看房子、买房子、再转战公寓的经历一一道来。
说起黄先生的买房契机,当年黄先生技校毕业后就开始找工作,他的同学们因为都是外地人,在南京工作必须要租房子住。
黄先生突然灵机一动,买一套房子,自己做房东收收租,等到房价涨了再转手卖出去,不是很爽吗?于是心里埋下了一颗尽快买房的种子。
2002年,他在父母的帮助下全款买下了均价5000多元/㎡的万科金色家园,之后并不是以新换旧,而是把新房子抵押出去,拿到一笔钱做起了餐饮生意,赚到了第二笔首付,又赶紧买了一套。
这一次,黄先生“投注”在均价只有13800元/㎡的金地名京,万达商圈旁。
现如今,万科金色家园挂牌价已经7万多,金地名京的二手房均价已经5万多,黄先生的资产也翻了好几番。
我问他:是怎么考虑到河西新城的,难道一早就猜到它今天贵到怀疑人生的房价?
他说:“以前上班早高峰,大家都往新街口市中心走。
后来很多新南京人渐渐地都往河西走了,我知道河西迟早成为新的市中心,于是我就下决心到那边买了,借钱贷款一起上。
目前,凭借两套住宅和一套公寓的收租,就足够养活一家人了,索性开起了滴滴车,每个月8000块钱的收入,就当打发无聊时间了。
对于买房投资这件事,黄先生也有自己的见解:
1、买房是个中规中矩的投资方式,刚需房是不得不买,投资房是可买可不买,也是伺机而买;
2、买房前要实地多看看,多和中介交流,售楼处火不火、交易中心人多不多是最真实有用的;
3、买房跟着供需关系走,房子买之前要考虑谁来接盘,一般学区房和人群居住密集的地方,不缺接盘的人;
4、在能凑得起首付、还得起按揭的情况下,瞅准时机趁早买入市中心的主流户型住宅;
因为房子的价值,在于附近的稀缺资源,如学校、医院、商圈、办事机构等。如果买不了市中心的房子,就选地铁沿线的房子;
5、如果想靠工资攒够了全款再去买,实现购房的可能性几乎为零,因为随着收入的增长,房价也在不断增长,先买票上车,买不起豪华卧铺票就先买站票,以免被列车抛下;
6、不要害怕负债,逼一逼自己会让生活越过越好,房贷,就是变相的攒钱,这样花钱有节制,也会更努力的工作,后期房产可以带来意想不到的超额回报。
写在最后:
对于普通人而言,高考有望实现阶层跨越,买房则是财富成倍数增值的通道,当下依旧是买房的好时机。
对于刚需而言,选择有不错的规划和增长潜力、通勤方便的新兴板块,在付得起首付,供得起月供的时候就果断上车,一步步置换。
时机,总是稍纵即逝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