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商贸网

郭威首次看望姥姥,90岁姥姥搂着外孙促膝长谈,唯恐将孙子弄丢

2021-04-14 15:28:03

赚钱

  错换人生的主角郭威在清明节前回到江西亲生父母家祭祖,郭威这次回老家只待了两天,但是行程安排得非常紧,首先他和家里的亲朋好友在赣州驻九江商会相聚在一起,大家一起聊天,包艾米果,吃饭,妻子田静还开了直播,场面十分热闹,第二天,郭威一大早就去买花祭祖,忙得不亦乐乎,不过郭威这次九江之行最大的收获就是见到了自己的亲生姥姥。

  

  郭威的姥姥今年90岁了,姚策就是她一手带大的,老太太对姚策万般宠爱,在发现姚策不是自己亲生外孙后,对姚策的感情依然没有变,姚策临终前还是很惦记姥姥,老太太宠爱了姚策28年,而想不到的是自己的亲外孙却另有其人,这28年里她宠错了对象,当年女儿生子时,许姥姥因为要回家给女儿做饭,才让自己的外孙被抱错,如今亲孙子终于找了回来,老太太搂着郭威不放手,唯恐再次将孙子弄丢。

  

  这是祖孙俩的第一次团圆,虽然还不熟悉,但是血缘将他们拉到了一起,老人对郭威没有任何生疏感,而郭威也是笑着和姥姥聊天,祖孙俩促膝长谈的场面也是非常温馨。

  

  1.60的姥姥搂着1.80的孙子,虽然在身高上有些差异,但是许姥姥并不觉得累,看到这么高大帅气的孙子,想必许姥姥心里也是非常高兴的,只可惜许姥爷已经离世,没有见到亲外孙。

  相关报道:

  错换人生案:“姚家父母一周没发声”,为何人们就开始担心烂尾?

  

  “错换人生案”可算迎来平静的一阵子,“姚郭两家父母”暂且都没在发声,而且“姚家”方面趁着郭威回九江祭祖期间,还达成短暂的“小团圆”。在一定程度上,“情理正义”好像已经开始眷顾“姚家父母”,毕竟这算他(她)们痛失养子姚策后,最值得欣慰的事儿。

  要知道,就过去一年多以来,“姚郭两家”始终处于风口浪尖:“割肝救子”,“千里认亲”,“维权追责”,“家庭纷争”,“偷换风波”,“姚策去世”,“案情升级”。可直到现在,案情真相依然悬着,即便媒体舆论始终保持着超高的关注热情。

  从某种意义上而言,从“割肝救子”戳破“错换人生”开始,就注定这不只是两个家庭的事情,因为其中涉及的方方面面都充满对世俗秩序的挑战,尤其在“偷换风波”掀起后,基本上算是将情理能量消耗殆尽,留给两家人的只剩下“对簿公堂”这一条路可走。

  当然,我们也都清楚,随着“案情升级”,“郭家父母”好像也只能沉默不语,而更多的媒体舆论热情也都转向支持“姚家父母”一边,并且主要的指向也很明确:就是“错换”并不简单,“偷换风波”并非空穴来风。

  这方面的指控,主要是基于“姚家父母”立场而言的,并且从姚策的养母持续不断的社交动作来看,确实是认定“错换”没那么简单。只是就媒体舆论而言,“姚家父母”一周没有再出面正式发声,就已经开始担心烂尾。

  因为对于“错换人生案”而言,人们太想证实之于公共正义的部分,而非只是单纯的支持“姚家父母”,我们暂且将这部分诉求归为“理性的愤怒”,而将翻江倒海的“舆论杀气”归为非理性愤怒。之所以要这样区分愤怒,就在于愤怒本身也并非完全没有积极的一面,起码它的诉求也是希望“错换绝迹”。

  大多数人的行为建立在朴素实在论的基础之上,这种认知方式的根源在于,人们总是相信自己能够客观地诠释现实,认为自己的社会态度,信仰喜好及评价判断都是理性的,不带情绪的,没有偏见的。结果是,但凡有人不同意我们的观点,我们就会愤怒起来。

  因为我们有自己的信仰喜好,而且要努力维护这些信仰,我们往往就会认定,对方至少犯下以下三个错误中的一个:第一,缺乏足够的信息,也就是我们知道的比他(她)们多;第二,观点存在偏见,因为他(她)们受到错误信仰,意识认知以及个人利益的影响。

  而第三点更是比较触目,也就是较为不讲道理的认为:我们有充分的证据证明,对方毫无道理可言,完全不可能得出正确的结论,他(她)们太偏激,而且思想不太稳定,有严重脱离现实,否则他(她)们看待是非的观点会跟我们一样。

  当然,这样的舆论发酵在“错换人生案”中持续展开,也在于“非正式的信息释出”后,至今没有权威机构站出来给予评估,这导致人们会先入为主的认为“肯定有事儿”,所以对于舆论中愤怒情绪本身而言,并非是乱发脾气,而是愤怒情绪展开后,没有及时给予回应的结果。

  事实上,有不少媒体也在强调要理性围观,但是作为媒体来讲也只能是中立的进行提醒和平衡,至于核心信息的释出,还是需要相关权威机构进行。所以案情推进到现在,即便当事人们开始走向冷静,但是舆论层面却始终难以平复。

  不得不说,有些事儿真还是要给个说法,要不然真是不好交代。因为对于理性愤怒的诉求来讲,倒不是希望“偷换”被验证,而是希望真相逻辑不被遮盖。毕竟这事已经闹腾得够久,总需要厘清才能退场,要不然那些翻江倒海的热情总觉得是被忽悠。

  只是令人感到悲哀的是,在公共争议事件中,社交媒体竟然成为谈判的媒介,争议各方一个接一个发布声明。只是,比这更为不靠谱的是,信息传播就如孩子玩游戏,消息在逐步的传递中,人们只能看见自己认为有效的信息,以至于热浪过后,问题非但没解决,反而一地鸡毛。

  并且在社交媒体上,绝大多数人都是“路人式的围观”,对于“当事人们”的处境多半是不怎么关心的,这导致声势往往和实际情况完全不符。以至于“有的没的”都会一哄而上,这种势头下,“当事人们”肯定会或多或少的受伤。

  就以“错换人生案”中的“当事人们”而言,可能没有一个人可以全身而退,所有人都好像要面对媒体舆论审视后,才能彻底过关,也包括不懂世事的几个孩子。尤其当前而言,“错换人生案”始终充满不确定性,更是会加重这种负面效应,所以人们担心烂尾,也在可预料之中。

上一篇:

下一篇:

Copyright© 2015-2020 数字商贸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