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04-28 20:18:02
国家“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提出,深入实施制造强国战略,深化知识产权保护运用。湖北是制造大省,在坚定不移地向制造强省转变的过程中,高度重视充分发挥知识产权支撑和保障作用,认真贯彻落实《制造业知识产权行动计划(2018—2020年)》,加强制造业创新体系知识产权工作机制和能力建设,促进制造业高质量发展。
加大政策保障和服务支撑
推动知识产权体系和能力建设
(一)加强知识产权政策研究,完善制造业知识产权政策体系
加强知识产权实践分析与政策研究,完成《湖北省智能制造企业知识产权能力培育服务体系研究与实践探索》《湖北省工业企业知识产权能力现状与问题调研报告》《湖北省工业企业知识产权能力培育操作指南》《促进湖北省工业企业知识产权能力提升的政策建议》《重点领域单位开展企业知识产权能力示范建设报告》等具有较强理论与实践指导意义的工业知识产权研究报告,为制定知识产权相关政策提供决策基础。在相关产业政策、科技创新政策中,如《湖北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小企业促进法〉办法》《湖北省推进规上企业建立研发机构行动方案》《湖北省创新产品应用示范实施方案》《湖北省工业千项精品工程工作方案》等,将知识产权融入其中,在知识产权服务、品牌建设、标准制定、成果应用推广等方面做好政策措施衔接。
(二)推动制造业知识产权管理体系建设,提高知识产权规范管理水平
按照工信部知识产权推进计划积极实施工业企业知识产权运用试点培育工作。“十三五”期间,共推荐和遴选试点企业178家,试点企业数量位居全国第四位。其中武大巨成、安琪酵母、高德红外等3家企业获评工信部工业企业知识产权运用标杆,标杆企业数量位居全国前列。通过举办全省工业企业知识产权培育和运用培训,组织专家开展知识产权现场咨询服务,开展产学研用对接活动等方式,提高试点企业知识产权规范化的管理水平,试点企业中建立知识产权管理制度的企业占比95%以上。结合国家数字化设计与制造创新中心及联盟成员的技术创新特点、相对优势及其在全球创新链中的位置,制定数字化设计与制造知识产权战略。通过组织承担实施知识产权推进计划项目,贯彻实施《制造业创新中心知识产权指南》,有力推动了制造业创新中心知识产权管理体系建设。
(三)聚焦制造业创新中心知识产权能力建设,解决产业“卡脖子”技术问题
“十三五”期间,湖北省获批2家国家级制造业创新中心(国家信息光电子创新中心、国家数字化设计与制造创新中心),4家省级制造业创新中心,还有17个省级制造业创新中心正在培育过程中。为提高制造业创新中心知识产权能力,对光电子和数字化领域及其各个阶段的关键技术分别进行专利检索和分析,利用专利大数据分析形成相关产业竞争情报,对产业创新态势进行研判和专利预警,为确定技术攻关路线、构筑技术竞争优势、持续创新提供了坚实保障。两家国家制造业创新中心分别实现了具有国际领先水平的系列技术突破,如国家信息光电子创新中心研制成功首款基于全国产芯片的50G PAM4高速光模块,并通过了国内领先光器件厂商的产品级测试认证;国家数字化设计与制造创新中心开展航天光学元件微激光辅助超精密加工技术及装备研发,成功用于单晶硅红外光学元件加工。
再鼓干劲
促进产业链创新链深度融合
“十四五”期间,湖北省经信厅将主动作为,继续奋进,进一步强化知识产权创造、运用、管理、保护,推进工业领域科技创新,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
(一)深化知识产权政策与产业创新政策融合,优化制造业创新发展环境
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促进创新资源向企业集聚。建设对接平台,促进省内外人才、资金、知识产权等创新资源辐射全域,涵盖各类企业。加强知识产权、检验检测等产业技术基础公共服务平台建设,增强服务实效性,提升社会影响力,培育骨干龙头企业,催生“专精特新”“隐形冠军”企业。滚动编制《创新产品应用示范推荐目录》,完善配套支持政策,加大宣传推广力度,推动知识产权转移转化和创新产品应用示范。
(二)切实抓好“科技副总”工作,深入推进制造业知识产权协同运用
落实《选派科技人才到中小微企业担任“科技副总”工作实施方案》,选派科技人才对口担任中小微企业“科技副总”,帮助企业推动产学研合作,促进科技成果就地转化。支持行业龙头企业、骨干企业建设各类国家和省级创新平台,支持规上企业与高校院所共建研发机构。加强与地市和省直部门的交流和合作,提升产业园区和重点产业集聚区知识产权服务能力,引导企业提高知识产权质量,促进知识产权协同运用。
(三)探索实施产业技术攻关“揭榜制”,提升产业基础高级化和产业链现代化水平
围绕四大国家战略新兴产业集群、四大国字号基地、十大重点产业、36条重点产业链,突出重点领域,兼顾区域特色,构建以制造业创新中心为核心节点,不同层次、形式多样,覆盖全域、全产业链的新型制造业创新体系。编制发布《关键核心共性技术发展指南》,把“卡脖子”问题清单变为技术攻关任务清单,由政府、企业点题、出资,面向制造业创新中心等各类创新主体竞榜、揭榜,组织协同攻关,在制造业重点领域储备和布局一批高价值专利,支撑产业基础高级化和产业链现代化水平提升。
(文章来源:中国电子报)